top of page
hero-bg-08.jpg
Profet AI Insight

透過我們了解最新資訊、產業觀點

創業故事|專訪Profet AI研發長Max:中年創業穩健掌舵,打造屬於台灣人的產品



已經邁入第四年的Profet AI(杰倫智能),一路默默低調服務客戶,並根據客戶的建議不斷優化推出新產品功能,早已獲得諸如全球物聯網與智慧服務最佳典範「金龍獎」、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的「中華電信特別獎、中華開發特別獎、Meet Neo Star貳獎」等殊榮,成為台灣新創的後起之秀,以黑馬之姿繼續開疆闢土。


回頭看將近四年的創業經驗,Profet AI創辦人會怎麼看待自己的成績、目前最看重的會是哪一塊、給創業者的建議又是什麼呢?本篇專訪請到Profet AI幕後推手研發長Max Chen(陳家豪)聊聊。



Q:有人曾經開玩笑說,如果你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創業。當初怎麼會想要創業?


Max:出社會二十多個年頭以來,本土軟體公司研發、零售業、金融業系統開發部門我都做過,最後到外商軟體公司一做十多年。其實我的個性是相對比較保守穩健的,基本上不是會發起創業的那種人。


在外商先後結識了Jerry和Forster,一起服務過很多客戶,彼此很有默契 ,很多理念想法也頗一致。看到了AIoT帶來的無窮商機,Jerry 點起那把火「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創業呢?」,從這個想法興起後,陸陸續續地討論了一年多。最後心想,我們都年過四十了,再想下去人都老了,要創業就趁現在,於是果斷跳出舒適圈,正式把公司設立起來。現在回頭去選擇,我未必還有這股傻勁,畢竟做新創真的很辛苦,需要一點衝動。(笑)


圖1: Max認為自己的個性是相對比較保守穩健的,不是會發起創業的那種人。後來認識Jerry和Forster後,才開始走到創業這條路。


Q:創業過程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


Max:我們三個的分工是Jerry負責Sales和Marketing,Forster是Product和Pre-Sales,我就是R&D和Service。一開始還沒有產品,我們從做一些製造業指標型客戶的Project-based服務開始,這個過程非常辛苦,可複製性也不高,下一個專案很多東西都要重來,於是基於我們對製造業客戶的熟悉與大型企業軟體樣貌的瞭解,開始設計產品的prototype,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也得到很寶貴的建議,很多外國人設計的軟體產品,其實和台灣客戶的想法是蠻有差異的,導致採購軟體以後甚至要花更多錢做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用上,我們立志要打破這樣的迷思。想法很大膽,但最後真的帶領團隊把這個理念付諸實現,能做成屬於台灣人的產品,並被很多產業指標的客戶認可,讓我們覺得很有成就感。


Q:創業過程中最有挑戰性的事是什麼?


Max:公司在2018年成立,基於過去累積的客戶信賴關係,我們的業務算是蠻穩定的,其中服務中國大陸客戶的業務也有蠻大的比重,但是受到後來中美貿易戰開打的影響,我們在中國大陸的合作夥伴經營資金周轉困難,拖欠了數百萬的款項未能支付給我們,而因兩岸局勢問題我們也無力追討,2019年末我們忍痛先放棄中國大陸市場,專心經營台灣客戶,並把軟體產品開發出來。


那陣子我們資金週轉就很緊張,為了維持公司基礎營運,不拖欠員工薪水,我們三個創辦人大半年放棄領薪水,有時候還要額外墊錢,自嘲都是靠老婆在養,那段時間心理壓力非常大,但也只能繼續拼命做下去。好在最後還是順利做出產品,台灣本土業務也逐漸彌補那個缺口,內心才比較踏實。


雖然突如其來的中美貿易戰帶來很大的挑戰,但我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為之後我們就不需要再飛中國大陸,剛好也避開隨後爆發的新冠疫情。感覺冥冥之中還是有被保佑的。


Q:什麼支持你繼續走下去?


Max:在最艱難的時刻,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最大動力就是我的研發團隊,特別是三個是從Profet AI創立之初就跟著我們的小兄弟,研發三劍客,很謝謝他們一路跟著我們把產品做出來,也沒有因為公司略有名氣之後,受到外面的誘惑而離開,讓我很感動。後面陸陸續續加入其他團員,平常我都把他們當成弟弟看待,感情和默契也都很好了,像個大家庭。近期好不容易也有女性RD加入,產生了很不一樣的chemistry呢(笑)


圖2:Max(右二)很感謝研發三劍客一路跟著他,慢慢把產品做出來


圖3:Max(左一手持電腦)和團隊成員感情深厚,養成十足默契,像是一個大家庭


除了團隊成員之外,當然就是我的家人了,包括我的老婆、父母,在最艱難的時候支持著我,並沒有給我額外的壓力,去責怪我不該放棄了外商優渥的薪酬,卻反而花了更多時間和金錢在公司上面。另外一對兒女也陸續上了國、高中,課業繁忙、也有自己的生活,相對小時候來說不需要我花那麼多時間陪伴,讓我有比較多空間和時間可以處理公司的事情。兒子目前讀高中科學班,對於AI技術和程式開發也是充滿了興趣,女兒還是很撒嬌,工作之餘和他們相處的點滴也是蠻舒壓的。


Q:會用哪三個形容詞形容團隊?有沒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


Max:三個形容詞是見多識廣(懂製造業、對客戶的理解很透徹)、謙虛內斂(即使解鎖了多很了不起的成就、也不會誇大自滿)、萬眾一心(公司向心力很強)。


對他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大家一路一起打拼過來,即使經歷那麼辛苦的時光也不退縮放棄,一轉眼四年了,公司發展到現在的樣貌,很不容易。也希望我們能繼續把這個公司經營好,提供年輕人們很好的舞台,讓他們能有很精彩的職涯,甚至賺到第一桶金。這也是我自己身為公司創始團隊的使命感吧。


Q:你最崇拜的一個創業家是誰?為什麼?


Max:我其實不會崇拜特定的一個人,也沒有偶像情結。但要說欣賞的話,我會說比爾蓋茲,創業成功退居幕後以後,能把心力放在社會公益上面,讓我很敬佩,這也和我理想的退休生活很符合。另外講到Elon Musk,雖然很老掉牙,但他確實很厲害,總是能把一些世俗看似不可能的瘋狂想法真正實現出來,這樣的熱情也很激勵著我。


Q:分享你最近看的書或關注的時事?


Max:除了技術相關的書要不斷去update,我還會對某些財經相關書籍很有興趣,特別是總體經濟學相關的主題,像最近因為烏俄戰爭、大陸封城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通貨膨脹問題等等,我看了愛榭克的”景氣循環投資”,想用更宏觀、長期的角度去觀察分析這些時事。


Q:會給想創業的人什麼建議?


Max:我們是在中年才創業,對比一般年輕人創業來說,我們社會經驗較多,也見過很多大場面,在做一些決策時會比較穩健,但即使是我們,也差點踩到一些陷阱,特別是在處理募資相關事宜的時候,那對公司將來發展會有很不利的影響。如果要給想創業的人建議,我覺得及早多花一點心思去研究跟新創公司募資相關的知識非常重要。另外,找創始團隊的Partners要找彼此功能互補的,很多年輕人創業團隊清一色都是技術人,很容易空有一身好武藝,最後辛苦了半天公司被人整碗端走,對於外部資金不要被沖昏頭,除了財務之外,往往也要好好思考投資人能給創始團隊的幫助是什麼。最後,不要期待「時機成熟、一切都準備好時」才開始創業,因為創業永遠都是準備不夠的,條件成熟後不要想太多就可以開始做,創業需要一點衝動,YOLO(You Only Live Once)!



 


 




bottom of page